close
傳統銀飾可分為三類──首飾、裝飾、擺件,民間收藏所常見的老銀飾主要是前兩類。所謂老銀飾,大多是指明清時期的,也有少部分漢唐的,其在頭飾、發飾、頸飾、手飾、耳飾、掛飾、服飾等不同領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創意。老銀飾的品類包括簪、釵、釧、扁方、步搖、鳳冠、項鍊、耳墜、耳環、手鐲、手把件、長命鎖等。加工工藝也很多樣,如壓模、錘碟、焊接、燒彩、琺瑯彩、鎏金、貼金、包金、炸珠、掐絲、編絲、澆鑄、鏤空、點珠、花絲、抽絲、纏絲、壘絲、鑲嵌等。銀匠們把來自神話傳說、歷史掌故、戲曲唱段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素材,以及各種人生感悟與期許雕刻在銀飾上,從而讓一件小小的銀飾寄託了人間美好的情感。同時,這些老銀飾在形態、工藝、紋飾、佩戴方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內涵,通過不同的審美形式傳遞著豐富的社會歷史知識。
老銀飾按地域可分為兩派,即南方派和北方派,它們首先在分量上存在差別,其次是工藝。南方的銀飾品做工精細,但捨不得用料,往往太薄、太輕,怕摔怕磕。因為輕和薄,很容易被擠傷、壓癟,所以在佩戴和保存時要多加小心。北方的銀飾則做工粗獷大方,在用料上幾乎是南方的一至兩倍甚至更多,因為料厚,不怕被擠壓、磕碰,在使用和存放時也少了一分小心。南北可謂各有千秋。
轉載自http://www.sssc.cn/a/20130917/137940029998340.shtml
熱門搜索
全站熱搜